当前位置:
科室概况
郓城县中医医院针灸科始建于1987年,2012年6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“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”。 2012年11月被菏泽市卫生局确定为“菏泽市重点中医专科”。2015年12月被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确定为“山东省第四批中医药重点专科”。2020年9月批准开设“中医日间病房”。2022年被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确定为“山东省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”。
目前有针灸门诊两个(总院、公费门诊部各一个)、病区两个(含普通病房、日间病房)、中医综合治疗室、康复训练大厅、理疗室、推拿室、艾灸室、牵引室、针刀室、康复评定室、作业疗法室、语言疗法室等功能诊室。
人才队伍
目前有医护康人员30余人,其中医生13人(主任医师1人、副主任医师3人、主治及住院医师8人),菏泽市名中医药专家1人,菏泽市中青年名中医专家1人,硕士研究生2人;护士11人、康复治疗师8人。科室骨干曾先后到“中国康复研究中心”、“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”、“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/中医外治中心”等进修深造。
诊疗范围
颈肩腰腿痛,中风偏瘫、截瘫、面瘫,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头痛、眩晕、失眠、心悸、胃痛、腹痛,急性乳腺炎、乳腺增生、痛经、产后身痛,小儿腹泻、发热、咳嗽等疾病。开展了“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刺术”、“针刺加康复分期诊治中风偏瘫”、成人推拿、小儿推拿、整脊、穴位贴敷、火针、小针刀、平衡针、“贺氏三通”、董氏奇针、元气针灸、头针、耳穴压豆、罐疗、督灸、脐灸等特色疗法。
专病特色治疗
我们科室经过近40年的临床实践,结合国内治疗中风病先进的治疗方法,于2020年率先提出了“五位一体”治疗方案,即针灸类、现代医学康复训练技术、中药内服外用、中医适宜技术类和物理因子治疗五大类方法,在临床上大大地提高了中风病人的生活质量,保证了治疗效果。现代医学康复技术:是结合运动疗法(PT)、作业疗法(OT)、言语(ST)及吞咽训练等现代康复技术。
中风病介绍:中风病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称谓,它以突然昏倒、不省人事、口角歪斜、语言不利、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,是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。因发病急骤,症见多端,病情变化迅速,与中医“风之善行数变”特点相似,故名中风、卒中。中风发病率高、死亡率高、致残率高、复发率高且并发症多,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之一。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“脑卒中”,脑卒中临床上分为两大类,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,包括脑出血、脑血栓形成、脑栓塞、脑血管痉挛等。
“五位一体”治疗方案介绍:在临床上,中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,我们科室经过30余年的实践,不断总结经验,大胆临床实践,结合国内治疗中风病先进的治疗方法,提出了“五位一体”的治疗方案,即针灸、康复训练、中药、中医适宜技术和理疗五大类方法,在临床上能大大地提高了中风病人的生活质量,让他们回归家庭、回归社会。
1.针灸治疗 采用的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院士创立的“醒脑开窍针刺法”,该疗法经过大量的临床应用和多层次、多角度的临床观察,证实在治疗中风病各个分期中均有很高的临床疗效,现已不断的在国内外开展应用。
醒脑开窍针刺法内容:分中经络和中脏腑两个病位治疗。
(1)中经络 主穴I:内关、水沟、三阴交。主穴II:内关、印堂、上星、百会、三阴交。辅穴:极泉、尺泽、委中。主穴II主要作为主穴I的替换穴位施用,多用于中风恢复期。
(2)中脏腑(痰热内闭证,痰蒙清窍证)选穴:内关、水沟、十二井穴。操作:内关、水沟刺法同前;十二井穴以三棱针点刺出血。
(3)中脏腑(元气败脱证)选穴:内关、水沟、气海、关元、神阙、太冲、内庭。操作:针灸结合,气海、关元、神阙可用灸法。
(4)主要兼症配穴 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:风池、完骨、天柱。②吞咽障碍:风池、翳风、完骨,咽后壁点刺。③语言謇涩:上廉泉、金津、玉液点刺放血。④手指握固:合谷透二间、八邪。⑤足内翻:丘墟透照海。⑥高血压:人迎、合谷、太冲、曲池、足三里。⑦血管性痴呆:百会、四神聪、风池、四白、太冲。
2.康复治疗 根据中风患者不同的功能障碍分期治疗,设有康复评定小组,定期对中风病人进行初、中、末期的康复评定,“一对一”康复训练。针对软瘫期、痉挛期和相对恢复期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法和治疗方案。评定不同的障碍点有的放矢,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,预防废用综合征和肩手综合征的发生,让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。
3.中药辨证论治 充分发挥祖国医学整体治疗的优势,辨证施治。中风病恢复期主要包括风痰阻络证、痰热腑实证、阴虚风动证、气虚血瘀证四大证型。采用不同的方药和饮食疗法进行调理和治疗。
4.中医适宜技术 针对中风患者的并发症、基础病采取的中医特色治疗技术。
(1)耳穴压豆:耳穴的分布规律符合全息理论,机体的每个部位都有其对应的耳穴,其特点是适应症广泛、简便易行、疗效确切。针对中风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、基础病进行治疗。
(2)艾灸:具有温通气血、扶正祛邪作用。针对中风病人患病后的畏寒肢冷、小便清长频数、大便稀溏、腰膝冷痛等病症有明显疗效,局部取穴加关元、气海、神阙、命门、肾俞等。
(3)拔罐:具有祛风除湿、温经散寒、活血通络、消肿止痛、扶正固本等作用。主要针对中风病人出现的肩-手综合征之肩痛、腹部冷痛、颈腰髋膝的疼痛进行辨证、辨经选穴治疗。
(4)穴位贴敷:兼具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,主要针对中风病人伴有的便秘、失眠、高血压病等治疗,根据中医辨证施治,配制不同的药物制作成膏状物,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,主穴选择神阙(肚脐)、涌泉。
5.理疗仪器
(1)智能疼痛治疗仪:
(2)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:
(3)低频脉冲痉挛肌治疗仪:
(4)肌电生物反馈刺激仪:
地址:郓城县西门街北段67号 | 邮编:274700
电话:总值班:0530-7702888
版权所有:郓城县中医医院 ©2018 | 工信部备案:鲁ICP备18047629号